第四百零七章 贡献一些力量-《沧海扬帆》
第(1/3)页
森谷会社是全球最着名的光刻胶生产商,占据着国际光刻胶市场超过40%的份额。
i线光刻胶是森谷会社正在开发的下一代产品,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正在进行测试。
KrF光刻胶的研制也已经开始,只是进度稍慢一些,毕竟KrF光刻机的问世可能要到五年后,森谷对此并不特别着急。
国际上还有几家企业也在开发i线光刻胶,进度与森谷会社差不多。森谷对于这几家企业的竞争并不特别在意,因为大家的开发思路差不多,最终开发出来的产品在性能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竞争主要取决于各家企业与集成电路制造商之间的关系。
集成电路制造商不会轻易改变光刻胶的供应商,除非别家的产品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现在大家开发的都算是第一代产品,需要在应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改进迭代,这个过程也是比较漫长的。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森谷会社的技术人员在一份中国的学术期刊上看到了有关中国枫林研究所开发出新型i线和KrF光刻胶的报道。文章中没有披露光刻胶的化学成分等技术细节,但列出了诸如溶解性、热性能、成膜性能等几个参数。
技术人员用这些参数与自己正在开发的光刻胶进行对比,得出一个结论,要么中国人是在吹牛,要么就是中国人采用了一条不同的研究思路,而且这条思路是优于目前各家光刻胶厂商的。
技术部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总裁谷原川章,谷原川章让市场部对这件事进行评估。市场部表示,按照中国研究机构一贯的做法,在期刊上披露的数据会有所夸大,比如把某次试验中获得的偶然结果当成一般水平,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
技术部认为,即便是挤掉一些水分,中国人取得的成就至少不比森谷会社更差,而且绝对是使用了一种新的思路。如果森谷会社能够掌握这条思路,或许可以突破目前面临的一些障碍,拿出性能明显优于竞争厂商的产品。
市场部基于这个结论,提出了一个警告,那就是如果中国人的技术落到了森谷的竞争对手手里,有可能会使他们开发出更好的产品,从而对森谷的传统市场造成威胁。
听完两个部门的汇报,谷原川章把手一挥,指示市场部副总监藤木介前往中国,与枫林研究所洽谈合作事宜,务必要把中国人手上的技术拿到手。技术部派出了一位名叫岩井二郎的技术人员随同前往,作为藤木介的技术助手。
一家日本企业要与中国的军工部门开展合作,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但在时下,合作的可能性已经出现了。
早在几年前,国家就提出了军工技术转民用的要求。去年以来,军工企业“军转民”的步伐骤然加快,航天部还在浦江召开了首届科技成果交流交易会,内部将其称为“双交会”,展出了多达1200项的军转民产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