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全面进攻阶段-《我是东京电视台台长》


    第(2/3)页

    在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之下,这种空白、模糊、灰色的势力地带,往往意味着焦灼の兵家必争之地。

    日本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避免这里成为第二个“半岛战场”、“越南战场”、“帝国坟场”等等。

    特别是接下来的很多年。

    全球处于北方の国进攻阶段,这可是真の敢用蘑菇的主。

    …………………………

    勋宗时代,北方国力达到巅峰,这段时间北方の国,经济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到70年代初北方の国还在战略核武器上取得了同美国的平衡,成为超级大国。

    反倒是两大阵营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陷入了经济危机和价值观危机的双重危机中。

    其实这段时间不只是北方の国采取攻势,这个世界基本上所有国家都能感受到左翼运动的轰轰烈烈。

    …………

    1962年6月,美国“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在密西根州的休伦港召开的******上,通过了着名的《休伦港宣言》。

    《宣言》批评美国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国家,它的民主是一种“没有公众的politics”,它的公民受到一种他们所不知道的力量的威胁。

    《宣言》对战后美国社会居于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提出挑战,痛斥美国社会存在的严重弊端,发出激进改革的呼喊。

    美国东部黑人为争取进入大学平等权利的斗争愈演愈烈。

    密西西比州黑人领袖梅加?埃弗斯甚至惨遭杀害,随即引发全国性抗议运动。

    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的书中写到:“似乎美国的每个黑人区都在反抗这个死气沉沉的国家”。

    …………

    1964年1月,第一次反安保斗争爆发。日本人民反对《日美安全条约》、要求撤出一切美国军事基地,举行了大示威,并在全国掀起了反美的高潮。

    1964年1月,巴拿马的反美风暴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

    接着,美国开始空袭北越,越南战争的升级引发了全球反战运动的高涨。

    越南战争二十年,美国发动了数万起大规模游行,有几千万人参加的全国性反战活动。

    “嬉皮士运动”达到羔潮,数十万反主流文化的美国青年以诸如怪诞的发型、奇异的装束、震耳欲聋的嘈杂音乐、荒唐的集会、放荡的性行为以及喝魔法药水,焚烧征兵卡……

    《时代周刊》都被染色了。

    《时代周刊》的文章上面,居然公然写出:“越南战争说明美国已经彻底腐败,除了Revolution似乎别无选择。”

    …………

    相比于,欧洲的情况更加炽烈。

    发端于年初的法国学生运动逐渐达到高潮。学生与警察的冲突不断升级,终于酿成10日的“街垒之夜”。
    第(2/3)页